根除源于嫉妒的求名心(译文)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五年五月八日】在最近二月底学《转法轮》的时候,读到第七讲“妒嫉心”这一节的最后一段时,我忽然意识到,必须以最大的紧迫感向内深挖,彻底清除我空间场中嫉妒心这种邪恶物质。我毫不怀疑,是慈悲的师父在推我,促使我真正认真地去做,找到并根除这个邪恶的嫉妒心,以及它所操控的根本执著。在我的空间场中,嫉妒心伪装成“白色”的,狡猾地操控着我对名的执著。

我打开近二十年的修炼心得体会文件夹,里面文章很多,但其中并没有要彻底去除妒嫉心的文章。我决定回顾修炼之路,更深入地向内找,剖析自己。

我对“妒嫉”的态度一向是:妒嫉当然是坏东西。师父专门用一节来讲这个问题。但我个人嘛,觉得我没有那种恶性的妒嫉心,我是个善良的人,不会算计别人。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向一位同修坦白说我曾妒嫉她修得好。她听后抱了抱我。还有一次,我下决心写信告诉另一位我长年敬佩却一直不敢靠近的同修,说我对她的妒嫉是我无法靠近她的原因。她的反应非常感人。那一阶段我心里平静了下来,觉得自己能应对妒嫉心了。我的观念也变得更坚定:在我的宇宙中,妒嫉不过是一种可控的情绪,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我错了,我并没有想要清除妒嫉心,而是容忍它,觉得它可以被控制住。其实我潜意识中的真正目的是不想在这些同修眼中丧失自我重要性。只要他们不觉得我不好,我就不会感到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想起一位同修曾在我们学法小组上问我:“那种不伤害他人的‘白色妒嫉’,有啥不好?那种情绪还能促使人進步,比如在职业上。”我当时心里回答她:“也许她说得对,白色的妒嫉也没什么大害。”正是这个想法,给了我空间场中的妒嫉心得以隐藏的机会。白色的妒嫉看起来不产生邪恶行为,我们就容易忽视它。那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修已经不在人世了。是否因她没有认真对待清除妒嫉的问题?

我一阵震惊,并且感到害怕:如果不清除妒嫉心,我可能修不成,修得也不扎实。无论它披上什么“颜色”,妒嫉心就是要清除的!所以我必须立即向内深挖。

童年时的求名之心

忆童年、青少年时期。12、13岁的我很羡慕高中生,总希望能认识他们。当我遇到比我大的男生时,总要谎称自己比实际年龄大,还撒谎说我会这个会那个,爱吹牛,为的是取悦他们,博得他们的认可。这种满足感持续不了多久,一旦谎言被揭穿,我就被冷落,心里很难受,直到下一次遇见别的高中生。回想当时,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我其实是在嫉妒心驱使下这么做,嫉妒促使我撒谎、炫耀、伪装。

我出生后,移民到以色列,15岁到19岁在苏联的一所音乐学校学习。那时候我的嫉妒心表现得更隐蔽。我特别害怕上台演出,手经常抖,最后甚至放弃了音乐专业,转向了科学。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因:是我母亲给我选择了“音乐教师”这个专业。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于是我在心中埋下了“追求体面”的种子。

在一个被败坏了的社会中,“体面”的职业就意味着会被人羡慕,被认为是成功人士。而这种心态并没有让我在职业上获得成功。大约七年后,我已在以色列成为了虔诚的宗教人士,这时我才重新回到音乐中,开始为女性组织免费的音乐会,旨在提升她们的文化素养。我演奏并演唱古典音乐,结合宗教经典编排节目,观众都是从未听过此类音乐的宗教女性。我的孩子在一旁安静入睡,我的手演奏时一点也不抖。回头看,我觉得也许早在90年代中期,在我宗教生活中,师父已经开始帮助我清除对“面子”的追求。当时我发自内心地祈祷,希望观众在音乐会中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以便能更好地应对她们艰难的生活。

加入媒体工作

离婚后我离开了宗教圈,成为独自抚养七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为生活所迫,我只能去照顾老人。这份工作又低薪又不“体面”,让我心情沉重。

我是音乐教师,持有执照,在以色列学校教过几年。但脱离宗教界后,我既不想也无法再去学校教书,孩子又小,所以我只能做看护,而且只能做几个小时。

二零零五年得法后,我加入了刚成立的希伯来语和俄语的大纪元,开始写文章、拍照。当陌生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总是遮遮掩掩,不愿提我在做护理,也不愿说我写文章还没有收入。我为什么隐瞒?因为观念中认为做护理不“体面”,写文章没有报酬也不“体面”。我甚至对亲戚都隐瞒自己做看护,谎称靠社保收入维持生活,这是被妒嫉心灌输后的对“面子”的执著。

自大纪元在以色列开始发行以来,我不停地推广、写稿,两年半坚持写希伯来语文章。两年前,杂志版开始筹办,由于同修配合好,发展很快,我一直梦寐以求能参与其中,积极分发杂志、阅读每一期。我争取试用机会,但那时还有别的重要项目在身,无法完全投入,因此没通过试用期。但这段时间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参与者的嫉妒,我也向几位同修坦白了这一点。

真正让我如释重负的是:我终于战胜了对“面子”的执著。我的心变得柔软,我又重新回到看护岗位上,已经不再在乎“面子”了。

回到护理工作后,第一个服务对象是一个非常不快乐、心胸狭窄的人,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我在她那里工作了三个月,一直对她保有善意,还从她身上学到了做事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她教会我如何彻底擦地,而不只是表面应付。更重要的是,她帮助我转变了对清洁的看法:我不仅仅是在清除肉眼可见的尘垢,也是在去除懒惰、轻视和对体面职业的执著。我整个人都变了,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二零二五年一月十日明慧网上发表了一篇特别报道《我们的师父》,讲述师父在山上工地上整天劳作,甚至捡钉子、打扫卫生。我读后心生敬佩,从那以后,我轻松地做护理工作,放下对利益的执著,先考虑对方的利益。

我照顾六位老人,工作繁多,看起来时间紧张,无法顾及学法和项目。但实际上正相反,只要我把“三件事”放在第一位,师父就帮助我,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切。护理工作也成了我修炼的环境,我努力在一切事情上都先考虑他人。

再一次清除执著的机会

写这篇心得时,我有了一个新的护理对象。她最初只让我打扫卫生。几年来从未清洁过的公寓,屋里尘土厚重。第一次去,我高兴地打扫,还自掏腰包买了各种清洁用品,并对她讲真相。但她不接受,说这不是她的文化,莲花也只是勉强收下。

第二次去,我心里想着:这次清洁一定要用心,用正念感动她,这样也许她就愿意听真相了。果然,一个月后,屋子清爽了许多,她也满意。我便以为清洁任务差不多了,以后只要简单维持即可。

第五次去,我只花了一个半小时轻松地清理了一遍。第六次去时,她却怒气冲冲地开门,说我偷懒不干活,要投诉我,还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她把柜子拉出来,指着后面厚厚的灰尘,斥责我漏扫了很多地方。她说:“清洁工还要人提醒?你连书都没擦干净!”

我心里想:“你说得对,这些地方我确实没打扫。”于是平静地说:“您告诉我哪里没做好,我一定改進。请别生气,我愿意听您的安排。”她却更生气了,说:“我还得教你怎么干?那我雇你干啥?”

护理工不是清洁工,但我没解释,她的话也并没有刺痛我。那天我连续工作四个小时,一直保持一个正念:“我要为她彻底清理、心甘情愿、直到筋疲力尽,我希望她能得救。”

临走时,我诚恳地向她道歉,谢谢她指出我的不足,并请求她以后直说哪里需要改善,不要误会我在偷懒。我说:“我是个有艺术气质的人,脑子里常冒出各种想法,难免忽略细节,所以请多提醒我,我感激您指出我的问题。”

她同意了。我感觉更轻松了,因为又向根除隐藏在嫉妒中的“面子”执著迈進了一步。

二零二五年五月底,我得法二十周年。直到今天,我开始认真清除“白色嫉妒”的时候,才真正看清了它如何操控我对名声和体面的执著。 我知道我终于开始真正的修炼了。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慈悲伟大的师父以及亲爱的同修们的感恩之情。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世界需要真、善、忍。
您的捐赠能使更多人听闻真相,明慧感谢您的支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