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找 转变根深蒂固的常人观念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三月二日】回顾一年来的修炼历程,修心去执著的习惯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日常之中,然而在去除骨子里形成的人的理以及放下私我方面仍认识不足。下面交流一下我最近去执著的一段经历。

一、求和谐的观念

退休后,我和丈夫(同修)到了外地的儿子家。小孙女还不到一岁,我们去帮忙带孩子。

去之前我就下定决心,在儿子家要守好心性,多付出,多干活,少管闲事。那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已经是执著心了,人为的想安排、维护自己的形象,维护一团和气的家庭。看起来没错,实际上是人的观念。

刚到儿子家的时候,看到不符合我俩观念的事情,我跟丈夫都互相提醒:我们是来了愿的,住四、五个月就回去了,不能多管,要提高心性。那时候即使心里有点不舒服也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修炼就是要刺激到心灵才能起到提高心性的作用,所以,怎么会总是一团和气呢?我想求得和谐关系的观念首先受到了冲击。

1、去掉自大心

退休前我是食品专业教师,培养出多名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拿奖,我在这方面很自负,养成了啥东西都要评定一下的坏习惯,已经形成自然了。

儿子也是食品专业的,做的饭菜很好吃,但我也经常评判一番,比如说:挺好吃的,很不错,就是淡或咸了点等等。特别是当我做的时候,全是自信满满的神态和不容反驳的语气。

儿媳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说话很直接。好几次都说:“妈,你怎么这么爱评价,就象个老师一样。”“妈怎么只要一做美食就变的很强势啊?”

我知道这是师尊利用孩子们的嘴点我,我也想努力改正,去掉自大和显示,但总是反反复复改不彻底。慈悲的师父看我真心想改,就给了我环境。我做的东西越来越差,要么不成功,要么不太好吃,要不干脆连食材都浪费了。本来想在儿子儿媳面前大显身手的,没想到次次失败,颜面扫地。最后我不好意思的对他们说:“我水平的确不行,让你们失望了。”

从那以后我做饭不再自大,是慈悲的师尊强管着我去掉了这个强大的执著。

2、去掉委屈心

返家的行程由于疫情延期了半年,又遇上儿子换房子和居家隔离。所以讲真相的事做的不多,我就着急想回家,情绪不稳,心里很苦。

有一次儿子说话语气不太好,表面上我守住了心性,知道这是让我提高的,要向内找。但是一种委屈的物质很快控制了我,好象浸透了整个身心一样,无法摆脱。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我真正的自己,我不要,这是你委屈,不是我委屈,我是李洪志师父的弟子,其它的安排都不要。我心里不断的念着,可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咬着牙继续坚持:“我就是不要你,你操控不了我,我是李洪志师父的弟子,儿子儿媳是来帮我提高的,我应该感谢他们的,这是大好事。”过一会儿就没有委屈的感觉了,我知道是师父在另外空间给弟子拿走了这个物质。

相同的情形后来又出现过两次,都很快就过去了。这个负面的物质永远远离了我。

小时候父母很不待见我,特别是父亲总是看我不顺眼,走着坐着都不好,经常吃饭的时候训斥我、瞪我,受了委屈的我就哭着离开了饭桌,次数多了,内心就形成了这个“委屈”的物质。

感恩师父,为弟子去除了花岗岩般的物质。

二、彻底放下求和谐的观念

随着相处的时间加长,慢慢的与儿子儿媳有了间隔,虽然没有明显的矛盾,但心里不时的翻出不平衡的念头,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事情也和丈夫说几句。说着说着就意识到不应该这样,赶紧停下向内找。出现不好的念头也能及时抓住,不要它。自己还觉的要求挺严格,挺精進的。但是,总感觉去的不干净、不彻底,时不时的觉的心里很苦很难受、总想回家。

一次,我很难受的坐在空旷的大厅里想:刚来的那几个月多好啊,儿子每周跟我们学一讲法,儿媳也学了好几个星期,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现在怎么这样了呢?我真想好好的与儿子儿媳相处啊,也相信自己能做好,可是怎么成这个局面了呢?师父啊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大脑中出现:难受不是好事吗?人的理与修炼的理要反过来看啊!是啊,要反过来看问题。

观念一转,豁然开朗。原来我是在维护人的观念啊!我是修炼人,是走在神路上的大法弟子,就应该用反理看问题。不舒服是好事,吃苦受难是好事,修炼就是修的观念的转变。

静下来想,真正令我难受的究竟是什么呢?在去自大、去委屈等等执著心的过程中,本来发生的碰撞是为了刺激出人心,从而认识到它去掉它。但是去掉人心之后,我那个求得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却将次次碰撞累积下来,变成越来越担心破坏和谐的关系,越来越难受。

原来,这个根深蒂固的求得和谐、求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观念已经支配了我几十年,即使修大法做好人的行为中也有它的影子,我必须要破除这个观念。

回顾在儿子家这一段剜心透骨的修炼历程,真切的感受到师尊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在这个环境中暴露了很多执著心,也去除了很多执著心,也使我转变了人的观念。

感恩师尊的慈悲苦度!弟子唯有精進实修,做好三件事,跟师父回家。

责任编辑:李明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