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浅说“忠”

更新: 2019年04月28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日】在劝三退的过程中,接触到有些党员,当提到退出共产邪党时,他们以一个人应该忠诚为由,拒绝退出,但恰恰这部分人是本质不那么坏的,打开心结就容易被救度的那部分人。

他们的执着在于不明白何为“忠”,以为对某一个人某一个集团某一个执政者(党)忠诚就叫做“忠”了,或者以为拿了对方的俸禄就应该为对方“尽忠”。当然,从常人的层面来讲,很多人是认同这一理的,但这却不是真理。人是有道德选择的自主权的,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忠”离不开“心”,即内心的尺度和选择。效忠的对象应该是根据每个人内心的价值尺度来进行甄别和选择的。如果不加甄别稀里糊涂地选择,那就是愚忠愚孝,历史上不乏此类。如大名鼎鼎的闻仲闻太师,一身威武,赤胆忠心,为商纣王的疆土平定做了不菲贡献,可就是这个闻太师,在姜子牙姬昌等顺应天意灭商兴周时,誓死效忠商纣王,落得个死于非命,这便是典型的愚忠。黄飞虎等选择了顺应天意人意,归周伐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和佳话。

人的效忠对象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效忠的对象不真不善不义无德,便可以改变初衷,这不违背道德人伦。所谓不忠不孝只是说在效忠对象处于弱势或者仍然恪守道德的情况下,对其背叛、掠夺,这才有悖人伦。历史上的秦叔宝、程咬金、徐茂功等先是李密旧臣,后李密设计残杀瓦岗寨主后,他们认为李密为人太过,不忍,便有离开之意,一心想求良主而事。后来李密被秦王李世民所杀,了解到李世民经世济民之心朗朗,三位义士均归于秦王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太子太师魏征先是太子李建成帐下的人,玄武门之变后效忠李世民,成为一代谏臣,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无人非议,这便是择良主而事的“忠”。

相反,单雄信在旧主死后誓不归唐,照理也算尽忠了,却为李世民所杀,是因为他事李密后又事王世充,没有自己的道德评价和选择,秦王认为其“不忠不义”。

可见,所谓的忠是内心基于道德评价基础上的真诚的选择,岳飞精忠报国,忠的不仅是宋朝小朝廷,还是全国老百姓的全身保命的切身利益,更是忠于内心崇高的道德律令,所以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治军。秦桧假传圣旨一遍遍催促正势如破竹的岳家军退兵的时候,岳飞正是忧虑边境百姓性命,一边在后面护卫百姓往中原迁徙,一边退兵,被秦桧捏造抗旨罪名杀害的。老百姓头顶香盆挥泪哭拜的正是岳飞精忠报国的大忠大义,试想岳飞如果只忠于小朝廷的皇帝,一收到圣旨便火速撤兵,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陷边境老百姓于水火,弃边境大片江山于不顾,这能是忠吗?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为曹操利诱投降,是因为忠于刘备,这份“忠”之中有义,有对“桃园结义”诺言的恪守,有对内心道德价值的选择,这样的忠,是自觉的,不是强迫的,是高尚的,不是愚昧的。

不错,忠孝节义在古时候被认为是美德,有时候是要牺牲生命为代价来成就的。可是有些人为什么牺牲了生命却没有成就美名呢?就是因为他内心没有区分出真正的善与恶、好与坏,只是单纯从表面角度去维护道义,而没有顾及内在的含义。这样的“忠”难免落于迂腐的“卫道士”的窠臼。从字面上看,“忠”是心上一个中字,意味着心中要有不偏不倚的尺度,这个尺度的把握超越人情、超越上级命令,是上天种植在每个人心中的崇高的道德法则,是在明晰善恶的基础上然后有选择的。

所有还在“忠于党”的问题上挣扎的党员们,请务必认真听听法轮大法修炼者的真言,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出路。商纣不德,上天灭之。同样,当今中共害死了八千万中国人,大搞假恶斗,迫害修炼真善忍的好人。中共邪恶至极,在今天“天灭中共”那一幕到来之前,请务必在内心、在道义上作出正确的选择,退出中共。历史翻开的一页页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挡着不愿让你了解真相和明辨正邪的最终往往是害你的元凶,恰恰是囚禁你的牢笼。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