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推行善政 以德化民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五日】陆陇其,字稼书,谥号清献公,浙江平湖人,康熙朝著名清官。他推行善政,以德教化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康熙九年,陆陇其任河北省灵寿县知县。一天,有个老太太告她的儿子忤逆。陆陇其看到其子还是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就对老太太说:“可让你儿子暂时在我这里待些天,我好教育他。”于是命那少年随他左右。陆陇其每天毕恭毕敬侍候太夫人,每次侍候老人吃完饭后,自己才去吃些剩饭菜。有时间就给她讲一些故事。太夫人稍有不适,陆陇其更加关心备至。这样过了些天,那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哭着说:“小人一向不懂礼,得罪母亲,看到您的一切所作所为后悔不已。”后来,那少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陆陇其审案子时,每次传唤原、被告双方到庭,都婉转的开导他们说:“你们平日都是关系很密切的人,今天不过为了婚姻、土地、钱债等小事,一时矛盾不能忍耐,以致开启讼端,既花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往往所花费的钱要超过所争的钱。一经官府判决,当有输赢,从此变成仇敌,互相怨恨几代,后悔可就晚了。国法不加在有理人身上,你们回去仔细考虑三天,如果都想通了,可以来撤诉。”听了开导,诉讼的双方往往感激的流泪,并当堂作出保证,象当初一样和好。

康熙十四年,陆陇其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百姓生活贫困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实行乡约,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他以身作则,提倡简朴,吏民纷纷效仿,铺张浪费的人都让别人看不起,民风渐趋淳朴,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每遇道台过生日,他就带着挂面十卷,一斤重的蜡烛一对,前往祝寿,人们都说陆陇其的官品、官德是百姓的福份。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被荐为京官,升任按察使。他离任的时候,随身携带的仅有书籍数箧和铺盖而已。百姓们扶老携幼,哭泣着为他送行,久久不肯离去。后有人赞陆陇其清廉:“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康熙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征集军费向社会募捐。御史陈菁提出停止捐款人必须经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政策。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无任何区别,难道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如果优先录用捐款者,等于开了为名利而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再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如果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吏制岂不成了一纸空文?这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后来朝廷同意了他的主张。

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以民为本,以德服人,因为善心和理义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人感化和醒悟,才能触动生命的本质和人心灵的深处。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